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蘑菇王”あずみ韩省华:那些年我追过的“蘑菇”-危险节奏

2019-03-29 12:03:16
(原标题:“蘑菇王”韩省华:那些年我追过的“蘑菇”)

“蘑菇王”韩省华:那些年我追过的“蘑菇”本报记者 陈逸清 摄影裴誉骁“在百山祖采集野山菌,我在领顶的凹处见到了之前一直没有看到过的鸟巢菌。”韩省华的枕头边有本红色面皮的小本子,扉页上写着四个字“梦里乾坤”。小本子里记载的全是韩省华这几年的梦境,“鸟巢菌”下方落款处写道“2014.2.10夜梦”。没想不出2个月,韩省华还真的采到了鸟巢菌。这个梦里是“蘑菇”,微信名也叫“蘑菇”的长者,将人生中的一半时间都花在蘑菇事业上。老韩的蘑菇世界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有一处几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基地,入口处一个蘑菇造型的雕塑,向来客昭示:接下来,你即将进入一个蘑菇的世界。丝盖菇、平菇、蓝灰斑褶菇……那些听过的没听过的蘑菇,被做成了拓印,装饰在基地的白墙之上;园区里唯一的一幢小楼,是办公区,走廊里的装饰画,无一例外,都是蘑菇。在二楼走廊的尽头,我见到了一个留着一寸平头、须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韩省华。老韩将我迎进办公室,他指着办公桌上一个青瓷制成的蘑菇装饰品,“呶,这是我在日本的一个餐厅看到的,我画了幅画,把它换来的。”老韩说话慢悠悠的,但只要提到蘑菇,他眼睛一眯,能放出光来。“1999年以前,杭州市场上菇类以干货为主,鲜的只有金针菇、平菇、白蘑菇几种。”老韩说,他来了之后,引进了24种市面上没有的新鲜食用菌,当时他买了3辆面包车,每天早上4时开始给9家大型超市、20家农贸市场、175家宾馆饭店配货。那一年,老韩44岁,从庆元初到杭州开始创业,从配送菌菇起家。直到今年,年已六旬的他决定往生物医药方面发展,一点没有退休的意思。怪不得他的外号就叫,杭州“蘑菇王”。“第二故乡”庆元今年春节,老韩在朋友圈发了一首思念故乡的诗,结果被好多人“吐槽”了。有意见的都是庆元县的小伙伴们,老韩赶紧又补发一首。韩省华是陕西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做药材的,8岁随父亲上山采药,在城固县小有名气。高中毕业后,他到了佛坪县药材公司做技术指导,为了能有个居民户口,韩省华从秦岭南麓跨越到了浙江的西南——庆元县。“县里有规定,做出成绩给转户口。”老韩说,当时庆元县引进了三个人才都给解决了户口,种天麻的、种人参的和种苹果的,老韩是引进天麻的那个。让老韩真正从研究药用菌转向食用菌,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78年,全国羽毛球公开赛在杭州举行,省里要求庆元县提供50公斤香菇,结果拼拼凑凑拿出了33.5公斤。”老韩说,改革开放后,庆元老百姓和政府都看到了恢复农业发展的重要性。1986年,国内有项发现,将100公斤木材粉碎后可以生产12公斤的干香菇,而此前不经粉碎的只能产出1.2公斤。当时已是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的老韩,就是负责将这项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县里的每户农家。1994年,老韩主持召开了国际香菇研讨会,把庆元香菇带到了国际舞台。就这样在庆元,老韩和香菇做伴,一待就是20年。爱蘑菇画蘑菇老韩的办公室其实还有一间里屋,推门进入,一阵墨香扑面而来。那是一间画室,画作的女主角仍是唯一的——蘑菇。老韩说,爱她,就将她画下来。“我开会时记笔记有个习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写字,我喜欢画下来。”老韩说,画画没那么无聊,而且速度比写字快多了。1974年,还在生产队的韩省华,干活间隙掏出一个小本、一支2B铅笔,将周遭的菇类画下草稿,回去再用毛笔一笔一笔悉心勾勒出来。

在老韩的笔下,不同的蘑菇幻化成一个个身姿曼妙的姑娘,甚至是在他那本“梦里乾坤”里,半夜醒来,他都会写下梦境的同时,配上一幅蘑菇画作。在老韩的心中,蘑菇是他一生的女主角。编后: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当下,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事实上,现在的60岁,在生理及心理上完全能够应付新一轮的竞争,在为社会减轻负担的同时又能创造财富。60岁创业,一点也不迟。

(原标题:“蘑菇王”韩省华:那些年我追过的“蘑菇”)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