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回忆(二)

2018-10-19 21:45:04

  李大兴

  一

  2009年新年夜,高中同学L君邀我去他家喝酒吃饭,我们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的高中,L君邀的另一家,夫妇都是和我们同一年考入北师大实验中学的,虽然初见,说起来却有几位共同的朋友,免不得又感叹了一回世界之小。于是话题滑向高中岁月,恰好2008年是我们上高中30周年,处于半老不老阶段、日益怀旧的校友们颇有些纪念活动此起彼伏。

  北京师大附中成立于1901年,是北京最古老的中学之一。半个多世纪的传统在文革中断,连名字都一度改为南新华街中学。师大附中1978年恢复成为市重点中学,并且通过全市统考招收了四个重点班,这一届学生堪称为文革后的黄埔一期。1978年是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元年,高考的恢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重现。在中学里,考大学成为第一任务,功课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可以得到宽容,我十分幸运,由于是高中统考第一名,无论是政治上不求进步,还是经常旷课的劣行,都未被深究。师大附中校风讲究厚重朴素、老实听话,与我个性原本不合,但我遇到的几位老师,或富于理解力,或对学生满怀感情,或待我亦师亦友,给予我一个相当自由的空间,是我毕生感激的。

  我上高一时,张老师继续是班主任。高中开学不久后,觉得功课不紧,常坐14路公共汽车去北京图书馆读书,主要是俄罗斯小说。不久愈演愈烈,开始旷下午自习课。同学有意见,张老师婉转地给我指出以身体不好为理由的光明大道。小说读多了,白日梦和烟瘾渐增,午休时,忍不住要躲到操场西南角废弃的储藏室后面偷吸一根。终于有一日,被另一个班的班主任逮一现行,大怒,说要让你的班主任好好管管。我无话可说,静等处置,不料却没了下文。我从小经历文革,对政治敏感,又明白多言贾祸,所以和老师同学不谈政治。然而那时候好学生是被要求政治上进步的。张老师身为班主任,该说的话自然要说,但在我貌似谦虚地表示自己表现不够进步、入团还不够格时,她只是笑了笑说,团早晚还是要入的,就此不再提此事。后来听说,她虽知道我自己无意,却仍曾提议发展我入团,但我那时已经是年级里最自由散漫的学生,结果团支部没有通过。

  思想解放的气氛弥漫到知识界和整个社会,是在1979年。春天里,西单的东北角开始贴满了各种字体的文章,油印的民间刊物半公开流传,我与《今天》的缘分就从那时开始。好像是在美术馆门外,从拄着双拐、穿着绿军色装的马德升手里买了好几本蓝色封皮的《今天》,当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谁。少年时读与写的都是旧体诗,但是在接触《今天》之前,我的关注已经转向新诗,倾心于戴望舒、徐志摩、卞之琳和冯至。冯至先生就住在和我家同一幢楼的三单元,经常看到他缓缓踱步,目光慈祥,让我想不起他的“等到了夜深静悄/只看见窗儿关闭/桥上也敛了人迹”这样的句子,也就从来没有鼓起勇气告诉他,我在读他半个世纪前的作品。然而一九四九年以前的诗毕竟隔了一层,《今天》的作者就在同一个城市,感觉随时可能在街角相遇,《今天》的诗句震撼却并不陌生:“走吧/路啊,路/飘满红罂粟”。西单一带自然不曾飘满红罂粟,倒是飘着半兴奋半自由的温暖气息,在短暂的解冻时期,乍暖还寒,注定昙花一现。那一年布拉格之春是一个正面词语,民主是一种似乎可能的向往。我好像也买过一本《沃土》,读过《探索》,30年后,在芝加哥见到编者,铁窗与酒精催人老去。

  二

  中年以后,我渐渐认识到我在政治上既不敏感也无兴趣,只是不巧被投入了一个政治无处不在的时空。在怔怔懂懂的1979年,我心向往的是诗、远方与爱情。六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在斜对着颐和园北门的路口,安静地等待了两个小时,直到心仪的女孩姗姗来迟。若干年后,等待本身成为美好的回忆,虽然等待并没有结果。在那个周末,相约夏天一起去看海,暑假开始,她却不曾如约而至。整整一个暑假,我住在中央党校北院父亲的办公室。办公室坐落在党校主楼的七层,当时那栋九层楼是全北京少有的高层建筑之一,许多个夜晚全楼空无一人,我独自在楼里奔跑歌唱,打开火柴盒,放飞从小湖边逮到的萤火虫,看他们在楼道里飞翔闪光。白天我拿着父亲的图书证去图书馆读书,图书馆不大,藏书也不是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人在那里读书,非常安静。记不清在那里读过什么书了,只记得在那里写过小说开头,里面的“我”是一个“流浪的行吟诗人”,那就是18岁的梦想吧。

  楼里有一位刚刚工作的女孩,目光明亮,健壮丰满,性格开朗,简单直率。我和她经常在一起聊天打扑克,很快她就成了听我废话连篇的人。她也给我讲述她18岁生活里的各种小事,听上去和我好像是在两个世界。她家在城里,有一个星期六晚上没有回去。她的房间就在隔壁,晚饭后我们在楼道相遇,彼此都静默了几秒钟,然后我约她去散步。夜色从小湖的另一端缓缓升起,那个夏天是湖边还鲜有人迹,水草疯长的年代。手牵手走回一片漆黑的大楼里,空空荡荡走路都有回音的感觉让两个人都嗨了,奔跑着穿过楼道,从一端的楼梯一口气登上九楼,又从另一端的楼梯飞奔下来。终于在一个拐角,我一不小心摔倒,她冲下来栽倒在我的身上,两个人抱在一起。一动不动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和我都静了下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楼道里,相拥在一起聊了一会天,就各自回房间睡了。此后我们继续聊天打扑克,只是有时会彼此相视一笑。她不久就回城里工作,我的暑假也结束了。过了很久我才知道,有一位面相很善良但也很八卦的长辈,曾经向我父母报告我和她来往过于密切,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她说过什么。大约两年多以后,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在东城一个胡同口遇见她,聊得开心温暖。她告诉我她有了一个男朋友,我告诉她我很快就要留学了。

  三

  高一一班有49名学生,教室的座位是六行八排48个,第49个座位安排在教室后门。我主动申请坐在那里,好像是每两个星期,学生按行调换一次座位,所以我旁边那位“同桌的你”老在换,只有我安然不动。之所以想坐那个特殊座位,是因为没有别的同学想坐那里,而我觉得坐在门口有穿堂风该多舒服。刚开学时,天气还很热,吹着风着实很舒服。但是那个位置也是冬天冷风嗖嗖往里灌的地方,我却一点也不记得曾经怎样。也许关于往事,人更倾向于记住美好的印象。第49个座位最美好的一点,是上课时可以看着门外的操场走神。我清楚地记得,就这样日复一日看着高高的杨树从枝叶茂密到冬天的枯秃。

  我从进师大附中起,就有不务正业的倾向。先是被双腮涂得红扑扑穿上袍子,在英语短剧里扮演男主角,一个翻身农奴之类的角色。走出附中门口,在大街上遇见一个美国女青年,当时老外还很罕见,我们和她搭讪练口语。她看见我们这幅怪模怪样也很好奇,可能西藏对于她就像对于我一样,只是一个遥远的地名。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以为我们是藏族,反正她是开心无比地搂着我们合影,不过那时没有数码相机更没有智能手机,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照片。我在区里演出,用有点大舌头的发音唱了一支蹩脚的英语歌,不过当时学外语的人还很少,高考外语都不计分,我们演出的英语剧居然得奖。于是上高中以后,学校有活动我就会被叫去唱一支歌。上世纪90年代邂逅一位学弟,据说当年第一次见我就是在晚会上听我唱《黄河颂》。另外一位同学则回忆我在早自习课上,时不时摇头晃脑地讲古诗。这些比较正能量的场景我都想不起来了,倒是记得平常以一纸医生证明免体育课从不上操走正步的我,在校运会彩排时忽然心血来潮,要求去做走在最前面举旗的。班长是我小兄弟,私下擅作主张把大旗交给了我。高一年级20个班800人之众的领头旗帜,在我走不直的脚步里像招魂幡一样东摇西晃、堂而皇之地走过大大台。彩排结束后,班长立马被叫到年级办公室,挨了好一顿训。

  我努力和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经常早上5点起床,晚上边听音乐边做题到午夜。但是我的书包里总是藏着一本《苔丝》这样的外国小说,或者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一类的著作,不想听课时就拿出来放在课桌里,低眉垂目看几页。看着看着,就会觉得课堂离我很远,就会想为什么我在这里上学呢?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相当容易的题,我却不及格。顾老师叫我到教研组办公室,指着卷子脸气得通红,话都说不利索了。我见顾老师真动了火,连忙很诚恳地说,“顾老师,您别生气。我其实用的几个公式还对,就是…”顾老师一瞪我,我赶紧低头沉痛检讨:“就是数没一个对的,正的写成负的了。”我依然混迹在数学、物理尖子小组里,时不时去参加竞赛,屡败屡战。那时候上大学录取率即使在北京也只有4%,就像今天发财一样,成为所有青年人的人生目的。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绝大多数成年人对因言获罪心有余悸,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所以流行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文科至少不被鼓励,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数理化学不好不得已的选择。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想去考文科,在某个夏夜重读了一遍傅雷的《贝多芬传》译后序:“不经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段话如今读来,未免法国式的夸张,在少年时对于我却有打鸡血的功用。我对语言的背后相当敏感,从文革时期就能在革命豪言、道德说教里听出弦外的考量。后文革时期,人们说起现实越来越坦率,从另一个方向提醒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学时,夏天还没有过去,我自以为做了平生第一个重要决定,神情严肃地去见老师,要求去文科班。果然教导主任、年级主任和老师们都劝我三思,而我死不改悔的性格第一次暴露,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是那么坚决,自然也就去了文科班。

  四

  秋天很快就来了。乘15路公共汽车到西单换大1路时,看见路北的墙已经洗刷得干干净净。不久传来了有人被判刑的消息,人们感叹了一阵也就过去了,毕竟那是生意盎然的一年。还是在春天里,好像是在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大院胡家,听到一盘转录不止一次的邓丽君卡带。当时还很少有人家里有能够转录卡带的双卡录音机,颇费周折以后我才又转录了一盘,那一盘上的歌,到现在我还能背出大部分歌词。第一首是名曲《小村之恋》,而我当时最喜欢的是并非很多人知道的《我心深处》:多少情感/在我心深处/直到今天/从没有向你吐露。我和我的同龄人是从邓丽君那里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而清澈的情歌,为之倾倒。岁月静好的1979年,邓丽君的歌声直抵内心。在中央党校宽敞的办公室里,曾与家父一起反复听邓丽君卡带,他推敲许久才听清那一句“翠湖带雨含烟”。这样听清的歌词30多年后依然清晰:

  我曾在翠湖旁

  留下我的情感

  如诗如画

  似梦似真

  那是我,那是我的初恋

  朝朝暮暮怀念

  翠湖带雨含烟

  我心我情依旧

  人儿她,人儿她是否依然

  靡靡之音不仅征服了我,也迷住了年过花甲,唱了一辈子抗日和革命歌曲的先父。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

  • 音乐剧《酒干倘卖无》赞父爱获掌声 感人催泪

    历时半年、走过近20座城市的原创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将于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音乐剧《酒干倘卖无》2017全国巡演也就此落幕。该剧是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为赞...

  • 《家产》热播引话题 明星“家产”大战火药味浓

    电视剧《家产》正在江苏卫视热播,青年编剧马广源用80后视角解了当代社会中一些关于亲情的尖锐话题。故事中一家人争夺遗产的案例也不仅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所遇到的情感矛盾。...

  • 窦靖童:妈妈王菲不太会表达 我还好一点

    前晚,窦靖童首场 “LEAH DOU新歌分享会”在北京751园区举办,这是窦靖童第一个与粉丝近距离的个人音乐分享会,她演唱了首张个人原创专辑《Stone Café》中最具代表性的四首歌曲...

  • Rag’n’Bone Man获全英音乐奖评论选择奖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7年的全英音乐奖主办方已经公布了本届评论选择奖的获奖名单,布鲁斯唱作人Rag’n’Bone Man最终拿到了这个奖项。英国当地时...

  • 2013年上半年度市民音乐会节目单揭晓

    早报记者 陈晨东方市民音乐会迄今为止已累计举办400余场演出,吸引观众达60余万人次,成为沪上知名的公益演出品牌。近日,东艺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度东方市民音乐会的节目单,12场演...

  • 张柏芝加盟芒果春晚 变冰雪女王苦练滑冰

    新浪娱乐讯 湖南卫视2016年小年夜春晚将于2月2日晚20:20现场直播,晚会将主打“合家欢更青春”的主题,开启“冰雪嘉年华”,除了《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旋风孝子》等节目嘉...

  • 都说少女时代韩范美上天 谁的穿搭适合你来学

    导语:说到韩国女团组合,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少女时代,一大波美腻姑娘的天团,怎能不吸眼球!可惜郑秀妍Jessica离开少女时代,但剩下的八位妹子也足够养眼。个顶个颜美条顺,而且她们搭配...

  • 邓紫棋生日与街头艺人合唱《我的秘密》

    新浪娱乐讯 今天(8月16日)是歌手邓紫棋[微博]25岁生日,她通过微博晒和街头艺人合影的视频,并开心的写道:“其实我只是路过尖沙嘴天星码头,突然听到有人在唱《我的秘密》,简直就是一...

  • 大牌遇见好声音热播 方文山力挺徐海星

    徐海星 徐海星 徐海星 方文山微博 新浪娱乐讯 继《中国好声音...

  • 郑少秋化身007又唱又跳 张学友突袭抢镜(图)

    信息时报[微博]讯 一连六场“顾嘉辉大师经典演唱会”从上周五晚起在红馆举行,一众圈中好友林子祥、张学友、郑少秋、叶丽仪、陈洁灵、凌波等轮流演绎顾嘉辉(辉哥)名曲向他致...